為了讓文化得以傳承,古今中外的人們篳路藍縷,揮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2018年的夏天,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展覽——“大師:澳大利亞樹皮畫藝術家”展在中國博物館舉辦。從展覽名稱看,感覺有些陌生,有些神秘。樹皮畫,是澳大利亞原住民創(chuàng)造的以原始宗教為主題的一種繪畫藝術,以此表達對世界的理解,記錄部族的歷史和傳
林業(yè)民俗是我國傳統民俗的一部 分.根據文獻記載和實地田野調查,對林業(yè)民俗進行分類和整理,分析了林業(yè)民俗的成因和功能,指出大多數林業(yè)民俗是俗信而非迷信,具有多種文化內涵,是我國 先民生態(tài)智慧的表現.
森林資源不只成就了充溢神韻的林俗文化,也賦予白狼鎮(zhèn)野生動物品種繁多、野生植物資源豐厚的自然優(yōu)勢。
奔騰的駿馬、栩栩如生的丹頂鶴、壯觀的山水圖……很難想象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來自于漫山遍野隨處可見的原材料——白樺樹樹皮。正是這些樹皮,在變廢為寶后賣出了高價,幫阿爾山白狼鎮(zhèn)的不少民眾實現脫貧
內蒙古樹皮畫,阿爾山樹皮畫,白狼鎮(zhèn)樹皮畫
樹皮畫是利用樹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態(tài)、不同顏色與紋理,經創(chuàng)意巧妙組合粘貼出的各類半浮雕式圖畫,即為樹皮畫,主要以風景畫為主在樹皮紙上作畫,顏料以礦石和植物顏料為主,內容以人物像或生活情景為主1.構思并粗略畫好欲做的畫面按前述構圖一般原則設計好畫面,這里再一次強調平時素材的積累。也可按照照片、畫(日歷上的
44歲的李艷紅,作為該項目的自治區(qū)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正為大家展示如何創(chuàng)作樹皮畫。只見她先構圖布局,畫出底樣,再將白樺樹皮層層揭開,使用剪刀、刻刀,折、扎、旋、刻,不多時,各類圖案小件便已成型,隨即將小件拼接、粘貼、裝裱后,一幅簡易的樹皮畫即告完成。
樹皮畫是利用樹皮所具有的天然形態(tài)、不同顏色與紋理,經創(chuàng)意巧妙組合粘貼出的各類半浮雕式圖畫,即為樹皮畫,主要以風景畫為主。在樹皮紙上作畫,顏料以礦石和植物顏料為主,內容以人物像或生活情景為主。另一種是古埃及藝術品,樹皮紙用樹皮的纖維鋪開,用巨大的石頭壓制而成。
旅行雖不是濟世良藥,但它可以是一片阿司匹林,雖然解不了生活的毒,但化得了生活的苦。如果你已厭倦了城市的喧囂,想找尋內心的純真與寧靜,不妨到白狼走一走。金色的秋天不只有美麗迷人的風景,還有大自然饋贈給林區(qū)人們的禮物。走進樺樹林,漫步其中,足以讓你感到格外愜意,樹皮畫的原材料便是由此樹上取得,相信我,一
秉承著節(jié)約開支、自力更生的原則,阿爾山市林俗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程麗萍同志在跟董事長新進黨員宋玉濤同志達成一致的前提下,由宋玉濤同志聯系,書記程麗萍同志和黨員李瑞霞同志帶領公司部分員工于2017年7月17、18兩日前往白狼鎮(zhèn)西線302國道建設占地采伐區(qū)域開展“自取原材料——扒樺樹皮”活動。